“法院+商會”聯動化解333萬元貨款糾紛
作者:淮安市清江浦區人民法院 王淑臣 孔冬冬 發布時間:2025-09-18 瀏覽次數:966
9月12日,淮安市清江浦區人民法院工業園區巡回審判點上演暖心一幕: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的雙方當事人,相約為承辦法官鐘靜姝分別送來錦旗表達感謝。
“真沒想到這起拖了三年的糾紛,到了法院一個多月就解決了,我們企業已經順利拿回第一筆150萬元貨款!”原告企業委托訴訟代理人謝某難掩激動。
被告企業法定代表人李某也表示:“要不是企業這兩三年遇到了難關,貨款我們早就該給了!感謝法院、工商聯和商會的齊心幫助、耐心調解,大家對民營企業的體諒與關懷,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。”
據了解,2020年底,原告企業與被告企業簽訂《預拌砂漿合同書》一份,約定由原告向被告供應工程項目所需砂漿。原告按約履行供貨義務,但被告未按期支付貨款。經結算,截至2022年5月,被告共欠貨款333萬余元。雖多次催款,但被告方一直表示讓“再等等”。原告見催要無果,2025年7月,便向清江浦區法院提起訴訟,尋求法律解決。
承辦法官鐘靜姝通過初步閱卷發現,該案事實清楚、法律關系明確。“被告企業是否還在正常生產,目前經營狀況如何,有無付款能力……”帶著這些疑問,鐘靜姝主動與原被告溝通,掌握第一手資料,緊接著又從區工商聯了解企業情況,并實地進行查看,通過靈活保全的形式,先讓原告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
隨著調查的一步步開展,鐘靜姝對化解這起糾紛逐漸有了眉目,雙方企業目前都處于正常生產經營的狀態,若能順利調解,不僅可使原告快速實現債權,也能幫助被告避免因強制執行帶來的信用損傷和經營障礙,是實現“雙贏”的更優選擇。因此,在區工商聯的協調配合下,鐘靜姝決定將庭審搬進“法商園地”,同時通過巡回審判公開庭審,宣傳契約精神,營造良好營商環境。
9月11日下午,法槌聲在“法商園地”響起,4名人大代表與企業代表現場旁聽庭審。庭審中,鐘靜姝從合同法理、履約責任和違約后果等角度向雙方釋明法律關系,引導企業誠信經營、尊重契約。
庭后,鐘靜姝與商會調解員、清江浦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秘書長莊嚴聯合開展調解。原告認為急需資金,貨款不能再拖欠:“我們等了這么久,實在等不起了!”被告對欠款事實予以認可,但一時間全款無法付清:“我們并非有意拖欠,實在是當前現金流緊張,資金大多在項目中周轉。”
莊嚴從行業特性出發,幫助分析被告企業的付款能力和資金周轉實際,勸導雙方互諒互讓、共謀長遠。法官再次釋明誠信經營的重要性,并建議可以分期付款緩解壓力。最終,經過反復協商,雙方最終達成一致調解意見:被告當日支付150萬元貨款,剩余183萬余元于今年11月底前付清。
庭審結束后,法官還結合案件審理情況,開展了專題法律宣講,解讀涉企財產保全政策,提示常見法律風險,助力企業提升依法經營和風險防范能力。
“‘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’的理念,就是要扎扎實實落到具體的為企辦實事上。在法院的牽頭下,兩家企業冰釋前嫌,生產經營都沒受到影響。”當天,區人大代表、清江浦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會長杜其洪全程參與矛盾化解。他認為,構建“法院+商會”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,可以幫助實現涉企矛盾糾紛高效、便捷、低成本、實質性化解。這起涉企糾紛的成功化解,是區法院、工商聯、商會等力量合力解紛,依法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生動實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