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的二手奢侈品包不是全假,如何維權?
作者: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 蔣金鳳 陳婷婷 發布時間:2025-09-24 瀏覽次數:3997
王某在抖音平臺閑逛時,看中一款二手99新LV單肩包,越看越喜歡,便私信詢問賣家是否為正品,得到賣家肯定回復后,果斷下單,花了7999元。
到貨后,王某讓其丈夫去取快遞,后因生活瑣事把買包的事兒忘了。等想起來,打開看了一下,還是覺得驗一下真偽比較放心。這一驗可讓她慌了,鑒定表明拉鏈部分不符合正品工藝,其余部分為正品工藝,結論顯示“非正品”。
她氣呼呼地去找賣家理論,要求原價退貨退款,賣家卻回復簽收時間過長,不支持原價退貨,可8折回收。反復協商未果后,王某向淮陰法院提起訴訟,認為賣家構成欺詐,要求退一賠三。
法院經審理認為,被告在抖音平臺開設商鋪,持續銷售二手奢侈品,具有持續銷售的營利行為,其身份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經營者。雙方達成合法有效的買賣合同關系,被告構成欺詐,應依法向王某進行賠償。
案件開庭審理后,雙方申請調解,經法官主持,雙方最終簽訂調解協議。
【典型意義】隨著網購、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,買賣二手閑置物品成為很多人的選擇。然而,真假混賣等現象層出不窮,如某網絡商家以“海外代購”名義銷售運動鞋,正品高仿摻雜一起銷售等。如果商家存在故意以真假混賣的方式,將假貨冒充真貨賣給消費者,那么很可能構成欺詐行為,消費者在發現購買到假貨后要注意收集購買憑證、商品照片、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,以便必要時刻拿起法律武器維權。